这位发言者一边强调中吉是近邻,一边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中国制造的手机,还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西装。
峰会声明中称,要在对华经贸关系中去风险,并减少关键供应链的对华依赖。炒作经济胁迫,助美打压中国G7声明称要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
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不是风险而是机遇。日本利用东道国之便,引导会议多项议题直接或间接指向中国,罔顾基本事实,配合美国抹黑中国。《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了日本在战争期间侵占领土问题的处理,并为后来的《波茨坦公告》所重申,即日本必须把它窃取的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盟国所决定的岛屿之内。今年以来,日本加速推动在冲绳的军事部署,不仅在石垣岛、与那国岛及宫古岛等冲绳各地增强包括爱国者-3反导系统在内的自卫队军力部署,还扩建军事设施,增强海空力量,公然在台海周边制造紧张局势。而2018年12月日本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于2022年6月正式重启商业捕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称,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等影响下,资金正在流入地缘政治上相互靠近的国家,并警告友岸外包的兴起对欠发达市场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最大的,各国政策变化引发的地缘经济碎片化将最终导致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长期损失。1988年到2019年,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从50.3%降至10%,而美国则从36.8%升至50.7%。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需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
为了让亿万群众摆脱贫困,新时代的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扶真贫。《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2日02版)。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广大干部拜实践为师、拜群众为师,通过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几经商榷和易稿,最终形成《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为福州之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这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扎扎实实走好群众路线,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让调查研究务必取得实效。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调查与研究中萌发和诞生的。
对短期内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了提升实践能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的重要性,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光明论坛】作者:聂书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调查研究,说一千、道一万,务实有效才是关键。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打开一道绝处逢生的光隙,更让全党坚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如磐信念。诚如此言,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尤其需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谨防嫌贫爱富式调研。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
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研之风,注重调研实效,定将凝聚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实效性,一直要求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如果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追求实效,仅仅走走形式,不仅可能会造成决策失误,也难以获得真知灼见,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获得真问题、真意见,难以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错失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机会。确保调查研究的实效,还要求我们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调查研究实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的特质。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还需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在双边层面,我国与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走出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建设,推动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深化利益融合、愈加相知相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美好目标。
十年前,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主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这一理念,为不同文明相处提供新范式,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国际交往提供新观念,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权力观、利益观、发展观、治理观、秩序观的创新和超越。
我们要以更长远视角、更广阔视野深化和拓展研究,为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进一步走深走实提供学理支撑。零和博弈、冷战思维、脱钩断链等思维和做法,正是造成当下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剧的重要根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守正创新、立己达人、担当作为的理论品格,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推动文明互鉴上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需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伴随着较早完成工业化,资本主义文明形成了以我为尊以我为主的心态,在处理我与他者的关系上更强调竞争多于合作、对立多于统一。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命运共同体。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其承载的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公平不要霸凌的价值选择越发深入人心,为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描绘了美好蓝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谱写人类文明发展新篇章。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和落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不可分割的全球安全共同体,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发展优先,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在实践维度上,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一系列现实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展开,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解决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实际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实现路径、政策、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认知情况以及如何促进有效传播和正确认知,等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消灭分歧和差异,而是求同存异,突出人类的整体性,实现共同体内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全球治理层面,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术圆桌)郭树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等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